针灸
针灸是用针刺和艾灸的方法,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体抗病潜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促进人体自我修复能力,从而达到辅助疾病和保健的目的。针灸辅助疾病较广泛,常见疾病包括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颈肩腰腿痛、肩周炎等,另外在辅助生殖领域,对妇科疾病也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1、针灸的功效与作用
(1)疏通经络:针灸能使我们体内阻塞的经络变得通畅,而经络在我们中医理论中,认为它主要作用是运行人的血气,经络不通,则体内血气运行受阻。在进行相应的针灸辅助后,便可以帮助体内的经络变得通畅,血气开始正常流转,人体逐渐向健康恢复。
(2)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辅助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因为人体内有阴阳二气,阳气为正,阴气为邪。当阴气过盛的话,则人体会呈现出一种病态。针灸在体内的作用便是帮助阳气,对抗阴气,目的是为了使阴气减少,阳气增多。阴阳平衡,让人体渐渐地呈现一种健康的趋势,使人可以从疾病的状态恢复过来。
2、针灸注意事项
(1)过度饥饿、疲劳者
应在休息、进食后再行针灸,否则容易引起晕针。晕针的表现是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心慌气短、恶心欲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若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处理。晕针患者一般平卧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2)针刺产生的疼痛感主要是针进皮肤产生
针灸师可将绝大多数疼痛感降低到完全可以忍受的轻微程度,请初次针灸患者不要紧张,尽量放松,以利于施针。针进皮肤后一般患者会感到针下有酸、麻、胀、重,或热、凉、痒、抽搐、蚁形等感觉,部分穴位有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电感或其他针感传导及扩散等现象,这是正常的针刺反应,中医称之为“得气”。
(3)患者针灸时应取舒适自然的体位
否则留针期间容易疲劳,留针期间肢体不宜再动,以免发生折针、针体移位误伤组织等不良后果。有的患者针后穴位局部有一些不适感,一般数小时内消失。
(4)针进皮肤后若又感到疼痛
可能是针尖碰到了血管,请告诉医师,以便调整针刺方向,避开血管。针刺有时碰到小血管引起出血,这是难免的,除有些部位影响美观外,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针孔处出现小血包应用力按压3分钟以上,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可逐渐自行消退。